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低能量冲击波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研究进(2)

来源: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1 机械性直接应力作用 体外冲击波作用于人体组织时,可能通过人体介质,产生机械应力效应(拉应力和剪切力),从而引起组织松解,改善肌肉的微循环

3.1 机械性直接应力作用

体外冲击波作用于人体组织时,可能通过人体介质,产生机械应力效应(拉应力和剪切力),从而引起组织松解,改善肌肉的微循环,从而缓解患者肌肉痉挛的状态。

徐思维等[9]通过用表面肌电图(EMG)对各个积分肌电值以及协同收缩率的测定,发现冲击波作用于人体,可以降低协同收缩率。

3.2 酶性以及非酶性途径诱导一氧化氮

由于在神经肌肉接头形成过程中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中,一氧化氮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有学者提出,冲击波可以通过酶性以及非酶性途径诱导一氧化氮产生,减少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从而达到缓解肌肉痉挛,加速组织的修复的疗效,这为临床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患者打开了新思路。

Ciampa AR等[10]在冲击波作用于大鼠神经胶质细胞C6时发现,冲击波可以使细胞质中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活性增加,从而加快一氧化氮(NO)的生成。而且可以使由脂多糖类(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的混合物诱导的神经元一氧化氮(nNOS)活性增多和一氧化氮(NO)的生成。

Gotte G等[11]用冲击波作用于含有1mM L-精氨酸和10mM H2O2的混合溶液后,发现亚硝酸盐浓度随着能量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这对非酶途经促进一氧化氮(NO)的生成提供了依据。

王静[12]等人的研究数据显示,冲击波可以暂时减少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进而对神经肌肉的接头功能产生影响,进而达到减轻痉挛程度的效果,但是该学者的数据显示神经肌肉接头受冲击波影响而减少的受体数量会以极快速度恢复,这极大可能就是冲击波缓解痉挛治疗的疗效普遍持续时间较短的原因[13]。但是在郭君怡[14]的研究中,该学者的研究样本收纳了马蹄内翻足畸形伴发症的脑瘫患儿,在其测量样本中有对这些患儿进行冲击波治疗的相关数据。这些数据显示出冲击波治疗带来的临床效果维持了数周时间,也就说明冲击波的短暂非持续性机械振动刺激效果假说的证据不足。

3.3 降低脊髓兴奋性

有研究发现,冲击波对临近的肌腱纤维会产生较为明显的机械性刺激作用,通过这一途径持续或者间断的对肌腱给予压力进而较为短暂的降低脊髓的兴奋性。

杨加华[15]的研究中对有关疾病中的F与H反射的最小潜伏期、最大H反射波幅和M波幅中进行了检测,在这些因子的测定数值中,发现H与M的比值在冲击波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冲击波通过降低脊髓的兴奋性以达到治疗痉挛目的”这一观点的不成立。冲击波在神经损伤患者中的治疗机制并非是干扰神经对于肌肉的支配进而实现抑制痉挛的目的,这一观点亦在后来的相关实验中被证实,侧面证明了冲击波疗法在神经修复方面的安全性。

近年来,陈吉钢[16]的研究中对单次冲击波于脑卒中患者的痉挛状态和电生理改变方面的干预效果纳入了F波和H反射等因子的检测,该学者的此次研究中纳入了20例健康体检者和20例伴踝关节跖屈肌痉挛的慢性期脑卒中患者,分别对两组人员的患侧下肢腓肠肌内侧头肌腹进行1500次能流密度为0.1 mJ/mm2的冲击,在治疗前后对F波和H反射值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VAS对微能量冲击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患者患肌的痉挛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且整个过程中的电生理参数未发生显著性改变,这项研究对“冲击波通过降低脊髓兴奋性改善痉挛状态”这一观点提出了驳论。

4 微能量冲击波治疗痉挛的临床研究

4.1 微能量冲击波治疗脑瘫后痉挛的研究

早在21世纪初期,Zhao L[17]等人的研究中就出现了微能量冲击波对66例脑瘫患儿下肢痉挛肌肉的单次冲击治疗数据,其研究中对每块肌肉所进行的500次冲所使用的冲击能流密度为0.06 mJ/mm2。在研究中纳入的患儿症状都在经过治疗后得到了明显改善,且疗效持续时间达到了近4周。

KonofaosP[18]的研究中对有马蹄内翻足畸形伴发症的24例脑瘫患儿进行了一次安慰剂治疗,6周后又采取了1次微能量冲击进行治疗,作用部位设定为患侧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肌腹,对每块肌肉在0.03 mJ/mm2能流密度设定下进行了1500次冲击,经过治疗后患儿的各方面数据都得到了显著性改善且疗效持续了近四周。

4.2 微能量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的临床研究

近年的关于体外冲击波对于痉挛的治疗中,以放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居多。

4.2.1 放散式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研究

文章来源:《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网址: http://www.syzxyjhlc.cn/qikandaodu/2021/0522/904.html



上一篇:乙肝肝硬化患者施予中西医治疗进展研究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手外伤手术后肌腱粘连疗效分析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投稿 |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编辑部|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版面费 |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论文发表 |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