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关于广东省青年岐黄学者推荐对象的公示

来源: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青年岐黄学者支持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经组织专家评审,现将我省10名青年岐黄学者推荐对象情况予以公示。 公示时间:2020年10月26-30日(共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青年岐黄学者支持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经组织专家评审,现将我省10名青年岐黄学者推荐对象情况予以公示。

公示时间:2020年10月26-30日(共5个工作日)。

如对公示内容持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向省中医药局反映。以个人名义反映情况的,请提供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和反映事项证明材料等;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请提供单位真实名称(加盖公章)、联系人、联系方式和反映事项证明材料等。

联系人:杨玉梅

联系电话: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483号省中医药局科教处

广东省中医药局

2020年10月26日

广东省青年岐黄学者推荐人员基本情况(公示内容)

1.郭建文,1975年10月出生,医学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现任医院重大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学术继承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从事中医脑病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22年,共诊治患者超过8万例,针对急性脑出血提出“中风核心病机”及中药治疗脑出血的时间窗概念。参编中药治疗中风病临床试验指导原则、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循证实践指南。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8项,其他级别课题10余项,在研经费1700余万元。获得各级奖励9项,其中省部级6项。申请专利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文章29篇,其中SCI论文8篇。主编专著1部,副主编2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作为国家第二支中医医疗队队员,赴武汉参加新冠肺炎抗疫工作,获抗击疫情荣誉个人称号。

2.李培武,1981年2月出生,医学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刘凤斌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国家区域中医(脾胃病)诊疗中心建设单位副主任。政治觉悟高,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一线15年,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应急专项组成员驰援武汉,指导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临床和科学研究,研究成果被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采纳。长期开展中医药防治胃癌前疾病研究,建立了1000多例完善的诊疗数据库,发掘胃“炎-癌”转化关键分子,探索健脾清热活血方的作用机制。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应急重点项目(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48篇(SCI收录5篇)。

3.江晓兵,1984年8月出生,医学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博导。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学科老年脊柱伤病方向学术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青年创新人才,青年珠江学者,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省青年岗位能手,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珠江科技新星,世界微创学会脊柱内镜椎间融合联盟副主席、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擅长棍点理筋正骨手法治疗脊柱关节疾病,脊柱微创年主刀手术量位于国内前列,精通显微镜手术及高难度脊柱重建翻修手术,擅长围手术期中医调理优化疗效,曾至全国134家医院演示手术。主持国自然2项,独立通讯发表SCI 25篇(JCR 1区12篇,中科院1区Top期刊2篇),授权专利12项(第一)。获2019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

4.陈永君,1978年3月出生,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员、博导。近年来不断完善华南针灸研究中心的建设及运转,同时运用现代神经科学技术对中医针灸治病及作用原理进行深入的研究,逐步揭示了针灸治疗情志病等脑病的生物学机制,为阐明针灸治疗抑郁症等脑病的神经调控原理做出了重要贡献。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期刊《Nature Neuroscience》、《Neuron》、《PNAS》、《EMBO J》、《Molecular Psychiatry》和《Neuropsychopharmacology》等,总引用超过800次,部分文章获F1000推荐和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近五年主持国家和省级课题8项;曾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共申请专利13项(3项已获授权);任《中国针灸》等学术期刊的编委;曾受邀主办《Neural Plasticity》期刊针灸专栏;在国际及国内学术会议做大会报告16次。

5.王志宇,1981年11月出生,医学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授、研究员、博士后导师。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客座教授、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特聘教授,师从全国名中医林毅教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研究学术带头人,中医药防治乳腺病团队负责人,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学分会委员、广东省自然医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实验医学专委会常务委员等职务,主要致力于肿瘤免疫微环境与中医药平衡调控研究,擅长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实体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广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广东省教育厅基础研究重大项目、香港卫生署基金等18项课题。获得广东省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拔尖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珠江科技新星、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奖等荣誉和奖项。作为通讯或第一作者在《Molecular Psychiatry》等杂志发表SCI论文4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12.384,单篇最高引用130次,H因子22。申请专利7项,授权2项,参与新药转化1项。主编中文专著1部,主编2期SCI特刊,参编英文专著2部。

文章来源:《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网址: http://www.syzxyjhlc.cn/zonghexinwen/2020/1104/495.html



上一篇:春季面瘫正高发,几贴膏药就搞定?没那么简单
下一篇:创新传承中医骨伤绝技,妙手仁心惠及骨伤患者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投稿 |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编辑部|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版面费 |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论文发表 |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